晋城旅游切换城市

㕵㕵㕵  查看地图

当前位置: 晋城旅游网 > 高平市旅游

高平市简介

高平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,太行山西南边缘,东与陵川县接壤,西与沁水县毗邻,南连晋城市泽州县,北靠长治,长子两县。东西长41.2公里,南北宽37公里。辖3个办事处,7个镇,15个乡,17个居委会,465个行政村,692个自然村。总人口47.8万人。
     春秋时称泫氏,战国时为长平,初属韩,后属越。长平之战后秦置高都县。两汉至两晋均为泫氏县。北魏和平五年(464)改泫氏县为元氏县。永安二年(529年)改置建州,设长平郡,领泫氏、高平二县,高平之名始于此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改高平县为平高县。北齐末又改为高平,泫氏县并入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于长平置盖州(今高平米山镇),贞观元年(627)废。之后,高平归属屡变,县名无改。1943年曾将高平东南部划陵高县,抗占胜利后仍归属高平。1958年,高平并入晋城县,1961年恢复高平县。1993年5月撒销高平县,设立高平市;辖区不变。1994年初,撒销城关镇,分设东城区、北城区、南城区3个街道办事处。

高平市美食

·高平十大碗 ·转面

高平市旅游特色

开化寺 位于高平市区东北17公里陈(土区)镇王村舍利山阳,创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年间(923-926),初名清凉寺。至北宋熙宁六年(1073)始建大雄宝殿,改名开化禅院,亦称开化寺,元、明、清各代多有修葺。现存寺前楼阁式山门一座,名为大悲阁,宋建大雄宝殿居院内正中,东西有配殿,殿后东有延宾三舍,西有讲经堂。最后正殿为读法之堂,右为微维摩净台,左立观音阁。东翼楼下有泉水涓涓流出。寺内存宋大观四年(1110)《泽州舍利山开化寺功德碑》一通,碑文由崔静集王羲之字而成。最有价值的是大雄宝殿的壁画,面积达88.2平方米,完成于宋绍圣三年(1096),内容为佛经故事,为画工郭发所作。所画笔法精胡须历历可数,其图案花边为现代建筑师与专家所效法。为我们研究古代历史、宗教、建筑、绘画等各个方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。山西省有关部门曾派画家将此壁画复制赴日本等国展出,誉满中外。开化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并被载入《中国名胜词典》。      清化寺 清化寺在高平市神农镇境内,有上、中、下之分。上清化寺即《羊头山新记》中所说的清化寺,在羊头山正东稍南1.5里,"建自后魏孝文帝太和之岁,初名定国寺,北齐改宏福,隋末寺废,唐武则天天授二年重修,改今额,有碑,乃唐乡贡明经牛无敬撰并书"。其略曰:"此山炎帝之所居也。"现寺已不存,废墟有石碑一通,为明正德二年(1507年)所立,碑文中亦记有"神农游履于羊头山尝谷于此"等语。   中清化寺又名六名寺,位于羊头山山脚中段,相传建于唐贞观六年(623年),由上下两院组成。上院有正殿五间,已坍塌,砖墙、石柱犹存。院中有一水池,名莲花池。水自石制龙嘴中流出,经化验为优质矿泉水。庙前四尊石狮,为石雕精品。下院巨石上刻?quot;空"字,为该寺院的明显标志。此寺距上清化寺约200多米。按迷信说法,是于一夜间由上清化寺搬来的。"搬寺"那一个夜间,周围七村领先社,凡有牲畜的人家都曾梦见有人借牲畜使用。第二天一早发现各家的牲畜大汗淋漓,上山一看,原来的清化寺已被搬到了现在中清化寺所在的地方。   下清化寺是现神农镇政府院内。上、中、下清化寺皆为佛寺,都在神农镇境内,而且都与炎帝神农的传说有关。1995年6月在团池一古墓中发现的墓志铭上刻有"泽州高平县神农乡团池?quot;的字样,刻石时间为宁元符二年(1099年),说明这里很早以前就是神农传说的集中地区。   仙翁庙 又名纯阳宫。在山西高平市城西北10公里伯方村。规模宏大,布局严谨,是当地著名寺庙。始建年代元考,明嘉靖十七年(1583年)重修。现存前部为山门、钟鼓二楼,后中部有乐亭、仙翁亭、仙翁殿、东西配殿和走廊。仙翁殿内奉吕洞宾,尊称仙翁,并以名庙。殿宽五开间,悬山式,前檐施通长大额枋一道,额上用玉铺作斗随托屋檐。殿内无柱,六椽伏通达前后檐外,梁枋简法规整,犹存元制。殿顶琉璃脊兽完备,龙、凤、花卉、力士等,比例和谐,制作工精,色调纯朴,堪称明代琉璃中的佳品。正脊鸱吻背面,留有嘉靖十七年铭记,为琉璃烧制与殿宇重修年代。   万寿宫 又名圣姑庙。在山西高平县城西北20公里上董峰村。据《泽州府志》载,“元时马仙姑蜕此,今有石椁”,故名。庙内石碑二十余通,记事颇详。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一年(1284年),明、清重修。现存牌楼、三教殿、玉宇(乐楼)、圣姑殿、东西配殿等。其中三教殿为元初遗构,宽深各三间,周檐石柱抹角,屋顶为单檐九脊式,结构沿袭宋制。殿内东西墙上遗存部分壁画,内容为诸仙女,面形丰润,衣饰富丽,线条刚劲有力,有如永乐宫壁画,为建殿时原作。圣姑殿三开间,前檐插廊,歇山式屋顶,明间特宽,用大额枋及绰幕枋承托,殿中木雕神龛,塑马仙姑卧像一躯,头东足西,合目而睡,姿态慈祥,比例匀称,塑工之佳,可与晋祠塑像媲美。   铁佛寺 铁佛寺位于高平市城东南5公里的米山村,现存建筑有铁佛殿、正殿、东西配殿等。铁佛寺因铸造有铁佛而得名,现铁佛不存。该寺创建年代不详,据正殿青石门墩上所刻题记“金大定七年(1167)七月十三日铸造铁佛,修铁佛寺殿”,可知正殿建于金代,以后历代虽屡有修葺,至今仍然保留着金代手法。正殿木质结构,面阔三间,进深六架椽,平面长方形,悬山式屋顶,殿内塑有释迦牟尼、观音、文殊、普贤菩萨、二十四诸天等塑像27尊,释迦牟尼居于殿内中央,趺坐在高高的须弥座上,背光悬塑,金碧辉煌,直通菩萨顶。背后是南海观世音菩萨,并塑有西天取经的故事情节,前面两侧是文殊、普贤菩萨的站像,立于莲花宝座上,可惜损毁严重。大殿的东西两侧塑有二十四诸天,塑像排列拥挤,有可能是后人搬移置之殿内。这些塑像比真人高大,造型生动奇特,惟妙惟肖,表情各异,栩栩如生,是晋城市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泥塑。   定林寺 殿前月台上竖有北宋建造石雕八角形经幢两座,高约4米,刻有经文、仰莲、覆盆、宝珠顶,为“弥勒出生”之宝塔。雷音殿各有东西配殿,后有三佛殿(现已不存),三佛殿左右有善法、罗汉二堂,内建“止涓”、“间津”二洞,原来定林泉水就在此二洞内,现在泉水改从寺西侧另一石洞流出。泉水清澈甘美,终年不涸。定林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并载入《中国名胜词典》。    游仙寺 在高平市南10公里游仙山麓,寺因山得名。山势优美,林木葱郁,寺居山峪,清静幽雅。规模宏敞,周设群房套院,山门壮丽,崇楼杰阁,三进院落,设前殿、中殿和七佛殿,两厢有配殿、厢房和廊庑。创建于北宋淳化年间,金元明清屡有增修。现存前殿仍是北宋原物。三间见方,单檐歇山,前后檐皆装楼花隔扇一堂,斗拱爽朗,用材硕大,梁架彻上露明造,四椽伏对乳伏用三柱。中殿金代建,五开间悬山式,六架椽屋,梁规整,结构牢固,稳健庄重。此寺为宋金木构建筑中的佳作。寺外东山坡上有八角七级砖塔一座,是元至元七年(1270年)所筑。   二仙庙 在高平市区南14公里西里门村二仙岭。相传晋时有两姊妹,生母病故,不堪继母虐待,常仰天痛哭,感动天神,下降黄龙二女乘龙升天,遂成仙女。她俩关心民间疾苦,遇有求雨、求药、求子女者,有求必应,上党一带辗转流传,极为崇信,遂建庙祀之。始建年代不祥,金、元、明、清各代均有重修。现存山门、东西廊庑、中殿、配殿、后大殿等建筑。中殿年代最古,三间见方,单檐九脊顶,前檐廊深一间,门窗移置于前槽金柱上。柱为方形抹楞,覆盆莲瓣式柱础。殿内无柱,大梁与廊下乳袱在前檐柱上搭交,结构简洁牢固,为金代遗构。庙内有金代石碑一通,载仙姑灵应事迹;清光绪五年(1879年)碑详述光绪三年灾情及民间生活疾苦,是研究我国灾害史的重要资料。  长平之战遗址 长平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战争,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。此次战争过去已经两千多年了,但是,白起坑杀赵卒40万,令人触目惊心的杀谷,仍然浸透着萧瑟的战争气氛,而成为人们凭吊古战场之胜地。   战国晚期,齐、楚、韩、魏、赵、燕六国相继走向衰弱,强大的秦国,雄心勃勃,开始实施统一六国的计划。公元前 266年,秦相范睢提出了“远交近攻”的战略思想,前 262年,秦国发动了攻打韩国的战争,前 260年,拉开了长平之战的序幕。战争经过了上党归赵,廉颇与秦坚壁对垒,秦将白起使反间计,使赵孝成王撤换了战争经验丰富的赵国名将廉颇,而启用了善于“纸上谈兵”没有实战经验的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。在长平一带双方摆开了决战的架势。赵括一到长平,就改变了廉颇原定的战略,反守为攻,主动攻击。白起装着败退,诱赵军深入,尔后断赵军退路,将赵军分割包围,然后吃掉。赵军被围40天,粮绝无援,奋力突围,伤亡很大,没有成功,赵括本人也中箭身亡。赵军45万人被俘,被秦军全部坑杀在长平一带。尸骨遍野,头颅成山,血流成河,成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最为残酷的杀害战俘的一次战役。此次战争,秦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,为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所以,此次战争对于研究战国晚期各国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的变革兴衰以及秦统一中国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   长平之战遗址,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遗址范围广阔,西起骷髅山、马鞍壑,东到鸿家沟、邢村,宽约10公里;北起丹朱岭,南到米山镇,长约三十公里,东西两山之间,丹河两岸的河谷地带均属于重点保护区。   古长平在今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长平村。高平春秋时称泫氏,战国时改为长平。这里是中华民族原始文明的发祥地,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,中华第一大帝——炎帝就活动在泽潞盆地,逝世后就埋葬在羊头山东南的庄里村,是为炎帝神农氏的先茔。高平三面环山,丹河从北向南纵贯全境,这里崇山峻岭,地形险要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。长平之战遍及大半个高平,涉及到的山岭、河谷、关隘、道路、村镇五十多处。距今虽然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,但是,许多优美的故事和传说,至今仍然广为流传,许多地名、村名的由来都与此次战争有关,如康营、谷口、围城、箭头、弃甲院、三甲、赵庄、徘徊等。百里长城(又称秦垒)、营防岭、空仓岭、白起台、骷髅山、将军岭、廉颇屯等许多遗址遗迹尚存。秦军为断绝赵军的粮道和援军而修筑的长城,西起丹朱岭,经关和岭、羊头山,到陵川的马鞍山,蜿蜒曲折百余里,至今遗址尚可见到。围城村相传为赵军被秦军围困处,赵括就死于此地。赵庄村,相传长平大战后,此地成为一片废墟,赵括死后,当地老百姓将赵括尸体偷回,葬于村北的二仙岭上,为使子孙后代不忘赵国,遂将此地改名为赵庄。成语“纸上谈兵”就是指赵括用兵的教条主义。   谷口村,相传是白起坑杀赵军的地方,因此,谷口村又名杀谷、哭头、省冤谷,位于高平市城西5公里处,村子里有白起台、骷髅山、骷髅王庙等古迹。骷髅王庙始建于唐代,唐玄宗作潞王时,巡幸至此,见白骨遍野,头颅成山,触目惊心,遂在头颅山旁修建骷髅王庙,“择其骷骨中巨者,立像封骷髅大王”。现骷髅王庙为清代遗构,庙内塑赵括夫妇像。明代诗人于达真写道:“此地由来是战场,平沙漠漠野苍苍。恒多风雨幽魂泣,如在英灵古庙荒。赵将空余千载很,秦兵何意再传亡?居然祠宇劳瞻拜,不信骷髅亦有王。”每到高平旅游观光的人们,都要到骷髅王庙参观游览,领略长平古战场的雄浑场面。   长平之战遗址内,无论是过去,还是现在,常有戈、矛、箭头等文物出土。近年来,高平市对长平之战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,有许多重要的发现。1995年 5月,在永录村发现一处尸骨坑,此坑就在将军岭下,出土了大量的尸骨以及刀币、布币、半两、箭头、带钩等文物,为研究长平之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。
晋城旅游:
高平市旅游 晋城市旅游 陵川县旅游 沁水县旅游 阳城县旅游 泽州县旅游